“家人被拘留30天了,什么时候能出来?”“听说37天是关键,是真的吗?”不少当事人家属都非常关心,被刑事拘留30天、37天的时候,放人概率究竟有多大,上海刑事柳向律师从实务角度给大家讲清楚。
首先,我们得明白刑事拘留最长是30天,但这30天并不是“坐等”就能放人。侦查机关会在这个期间抓紧调查收集犯罪证据,而律师的介入时机至关重要。
那30天、37天放人的概率如何呢?这可不能一概而论,得看具体案件情况。
从证据角度来说,如果公安机关在这30天或37天内,没能收集到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,那放人概率就比较大。比如说,经济纠纷被以诈骗罪立案,调查后发现非故意骗财,嫌疑人就可能被释放。
再看案件性质,要是轻微刑事案件,像一些初犯且情节较轻的盗窃,打架斗殴,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、赔偿谅解后,又没有社会危险性,在30天、37天内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从而放人的可能性就比较大。可要是严重暴力犯罪、涉黑涉毒等重大犯罪案件,只要证据基本充分,通常30天、37天内放人的概率就极低。
另外,犯罪嫌疑人自身的情况也有影响。要是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、监视居住条件,比如患有严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,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,也有可能被变更强制措施而释放。
拘留30天后,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,认为需要逮捕的,会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。检察院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,要在7日内作出决定。这样算下来,从拘留到检察院作出是否批准逮捕的决定,最长就是37天。
这7天是“黄金窗口期”,律师通过提交不予批准逮捕法律意见书、沟通案情、举证社会危险性低等,争取不批捕。若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或无逮捕必要,会直接放人、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。
虽说刑事拘留30天和37天是当事人命运的关键节点,但放人概率因人而异,在上海地区,从办案经验来看,律师尽早介入、精准狙击不批捕要点,能将当事人37天释放的概率提升2-3倍,家属务必抓住黄金救援期。